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党校报 > 2023年 第2期 > 第4版 热点关注
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业仍需强链延链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3日 部门/单位: 文: 图: 签发人:
文章作者:周 怡 等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等特征,被誉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中的核心产业。对四川工业而言,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业是“重头戏”,整体发展较好,四市各有特色。

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

行业门类基本齐全。成德眉资四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行业较为齐全,其中成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优势明显;德阳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规模较大;眉山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好;资阳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据当地装备制造业的前三席,优势行业各有侧重,具备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基础。

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随着产业同城化的加速推进,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企业数量看,2021年,成德眉资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装备制造企业数达2648家,占四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为41.2%,比2017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成都1907家,比2017年增加299家;德阳461家,比2017年减少31家;眉山177家,比2017年增加58家;资阳103家,比2017年增加9家。从资产规模看,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资产总计达12801.7亿元,占规上工业资产总计的比重为56.1%,除眉山外,其余三市规上装备制造业资产均占当地规上工业资产总计的半壁江山,其中成都为57.6%、德阳为53.9%、资阳为50.6%。从收入规模看,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五成,达51.2%。

研发能力表现突出。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为147.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1.26%,比四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0.18个百分点。其中,成都、德阳、眉山、资阳规上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10%、2.17%、1.46%和2.05%,分别比当地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0.02个、1.13个、0.73个和1.26个百分点。

吸纳就业能力较强。装备制造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表现出较强韧性和稳就业能力。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平均用工人数达67.7万人,占规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的四成以上,达到46.5%,其中成都规上装备制造业平均用工人数为54.6万人,占当地规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的50.9%;德阳为8.2万人,占比为37.9%;眉山为3.7万人,占比为28.7%;资阳为1.2万人,占比为31.8%,对于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水平仍需提升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成都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成德眉资四市的七成以上、营业收入占成德眉资四市的八成以上,其他三市规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合计仅占18.5%。成都规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当地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为58.0%,而德阳、眉山、资阳占比分别为36.6%、28.3%和32.5%。四市装备制造业规模差距较大,不利于区域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盈利能力总体偏弱。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34.0%,低于企业数量、资产规模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其中德阳、眉山当地该项占比分别仅为26.9%和18.3%,资阳规上装备制造业亏损较大。从成本情况看,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成本高于当地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其中德阳高2.5元,资阳高3.3元,眉山高10元。从营业收入利润率看,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比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低2.1个百分点,其中成都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3%,德阳为4.9%,眉山为3.8%,资阳为-11.4%,四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均较低。

企业规模小、大中型企业少。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装备制造业户均营业收入为4.4亿元,其中德阳、眉山规上装备制造业户均营业收入均为3.2亿元,资阳仅为1.3亿元。2021年,成德眉资装备制造业中大中型企业为309户,比2017年减少34户,占规上装备制造业企业数的比重为11.7%,比2017年降低3.1个百分点,其中成都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减少20户,德阳仅增加1户,眉山减少4户,资阳减少11户。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不足。2021年,成德眉资规上高技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7.1%,成都占比为66.6%,而德阳、眉山、资阳占比分别仅为11.9%、25.1%、13.2%。从行业看,成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据了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眉山、德阳该行业仅占当地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的22.2%和5.9%,资阳该行业无相关生产企业。

可从打造产业集群等方面强化产业链

强化分工协作,打造高能级装备制造业集群。成都聚集的现代新兴产业较多,规模较大,而德眉资三市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由此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差距和对接错位。要努力破除行政区划障碍和利益藩篱,加快推进试点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当分离,用政策激励和经济激励推动同城合作项目的落实,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要根据各地优势产业开展合作,通过“头部+配套”“研发+制造”“总部+基地”的合作模式,以产业链供应链互联共保推进产业协作共兴,增强产业发展韧性和引领带动能力。

集聚优势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重型装备等优势行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降低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能动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奖励,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从政策、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创新现代工匠培养模式,为人才引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延链强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强化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推动细分领域强链补链。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大工业设计支持力度,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运行维护、售后服务等服务链条延伸。完善装备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加快推动生产制造与现代商贸流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装备制造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装备制造转型升级。

(四川省情 2022年第12期)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四川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版权所有 © 2009 - 2025
  • 蜀ICP备10001505号